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流变性”,它是被一定社区、群体、个人经
世代相传延续至今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在延续过程中,为适应变化的自然、社会等环境,被不断地再
创造以适应这些变化得以传承,这个再
创造的过程就是活态流变的过程。同时,
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对其进行保护必须要正确把握并遵循其传承规律即“恒定性”和“活态流变性”。“科学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不是人为地随意改变它按照自身演变规律自然演变的进程,也不是使之静止、凝固不再发展,而是要保护它能够按照自身发展规律去自然演变。正是因为我们的保护工作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所以才能够一直保持一种稳健而具有持久性的健康发展态势。”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的方法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激活内在生命力。土族盘绣是当地民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并传承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它只有适应当代生产、生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才能获得持久的生机和活力。对于项目本身而言,要提高土族盘绣的设计水平,不仅对传统的花色与图案加以继承和保存,还要适应时代发展,设计一些融入时尚元素、潮流符号的
纹样,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土族盘绣走向精品化,高端化;在保持项目本真性的前提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37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相关规定,支持盘绣制品走进市场,积极推进相关衍生品的开发,把土族的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民众生活中的文化艺术衍生品,成为当代日常生活的元素,从而增加传承人群和从业者的收入,提高从艺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进盘绣
技艺有效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