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傣族织锦中最能体现其
宗教特色的则为
傣族佛寺中的
织锦佛幡,这里分两种,一种是悬挂于
傣族大殿中的
傣锦,傣语称为“焕”,都是成对配置的。一般宽35厘米,长约150-170厘米,
佛幡上的图案多与
佛教有关,如
佛塔、人物以及各种有
吉祥意义的
动物、
植物,还有亭台、楼阁等,这些图案有的也含有一定的寓意,大多与
佛教传说有关,如日、月、云、花卉等被视为佛印,象征佛陀主宰世界;龙、凤、
孔雀、人手图案则源于
佛经故事: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他的四个兄长不相信他能成佛,并分别以头、手、身、尾作为赌注,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四个兄长履行诺言,赌手者缺手,赌头者成龙,赌身者成凤,赌尾者成
孔雀,实际上这些图案是为了告诫
佛教徒,对佛要有坚定的信念,否则将遭报应;又如在
佛教中,
狮子具有崇高的地位,狮为百兽之王,是威猛的象征。《大集经》卷十曰:“过去有一
师子王,在深山窟常作是念,我是一切兽中之王。”
狮子是佛的护法。
狮子再威猛,佛也能威伏
狮子,凌驾于
狮子之上。《佛说
太子瑞应本起经》日:“佛出生时,有五百
师子从雪山来,侍列门侧。
狮子是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菩萨的坐骑,象征着智慧和力量。”《五灯元会》卷九曰:“
五色云中,文殊骑金
师子往来。”这些都暗示着
佛幡上的
狮子纹样与
佛教关系很密切。同样
傣族有象征“圆满、
吉祥”的五树六花,“五树”是:菩提树、铁刀木、贝叶棕、大青树、槟榔树。而“六花”是指:
睡莲、文殊兰、黄姜花、黄缅桂、地涌金莲和鸡蛋花。
傣族之所以确定“五树六花”为
佛教文化的象征物和代表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信仰南传上座部
佛教有密切关系。按
佛教教规,一定要在寺庙周围环境中种植“五树六花”。而在
傣锦图案中,类似这些
纹样也很常见,尤其是菩提树
纹样。另一种
佛幡是悬挂于
佛寺院内十几米高的凤尾竹高杆上,这种长幡的图案与前者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有的会贴上各种精心制作的
剪纸或竿头用彩纸、稠、布等制作的华丽彩亭、宝盖等加以装饰,这种彩色长幡都是
傣族为祈福而作的;有的长幡和竿头装饰是素
白色的;也有纸扎作为长幡和竿头的装饰,这是
傣族为追荐亡灵而制作的。小乘
佛教认为长幡
织锦是通向天国的阶梯。它在
佛寺中随风摇曳,成为
傣族佛寺的一种象征,也是
傣族的一种精美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