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的建筑形式千姿百态,同时又独具一格。它的多角屋檐可以建成四边、六边或
八边形,座座飞阁重叠,耸立于村寨的最高处。鼓楼虽然只有一层,但却以它的精雕细刻,拥有层层飞檐、雄伟宽敞形如庙宇的殿式方塔形建筑而闻名遐迩。鼓楼为侗家公共活动的场所和集会中心,殿内
大厅青石铺地,设有火塘,四周摆有长凳,是
侗族人民在任何时节聊天、做活、演戏、对歌、踩堂和赛芦笙的场所。在资讯落后的过去,凡有紧急情况,村寨内德高望重的头人就会敲响鼓楼内梁上的“款鼓”,集合全寨同胞。此外,若有贵客进寨,也会击鼓通报全寨表示欢迎,这也是鼓楼名称的由来。
侗族建寨先建鼓楼。鼓楼主要流行在
贵州黎平、从江、榕江,
湖南通道,
广西三江、龙胜等地。鼓楼的功能除聚众议事、传递信息和报警外,它还是重要的娱乐场所。一般重大节日活动的对歌
大都在鼓楼中进行,在平日里如果有外寨客人和歌班来访,主寨的歌班也邀请对方夜间进入鼓楼唱歌。每当夜幕来临,双方歌班双双进入鼓楼,在专设的长凳上面对面排坐着,全寨男女老少围在鼓楼周围观看。歌唱开始时,先要由主队
带头唱起迎客内容的歌,客队则回唱《赞鼓楼》,当这两首寒暄性质的礼节歌唱完后,才进行正式的大歌对唱。之所以把赞美鼓楼的歌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放在对歌的最开始,是因为他们认为赞美了鼓楼,就等于赞美了这座鼓楼的主人。(图1-6-图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