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
远古以来,
氏族制度和家族制度一直非常稳定。因此
氏族神的信仰和崇拜乃是其
宗教活动的中心。《
礼记》说:“神不歆(受祭)非类,民不祀非族”,“鬼神非其族类,不歆
祭祀”。神民关系是血缘上的同族同类关系,神非同族,不受其祭,民也不祀
异族之神,这是
祖先崇拜的
典型反映。其具体
表现形式是:家有近祖,族有宗祖,慎终追远,直至始祖。而此始祖往往有其神圣的来源,与某个
图腾神物感生相连。根据古史传说,我国从三皇、五帝开始,各个
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
图腾,且有相应的象征徽志。据说,传说中的
伏羲族是龙
图腾,其族的支裔很多,有
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
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等称号。这种
图腾神的信仰一直流传到后代,并见于兄弟民族之中。在后汉制作的石刻画像中,
伏羲、
女娲都是人首蛇身,此二人的蛇身下半部互相绞在一起,看来二人被认为配偶。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如苗族)还把二人说成是兄妹,在洪水为患后只剩下他们二人,于是便结为夫妇,繁殖后代,成为
祖先神。各古代
氏族祖先的
图腾传说不一,据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的说法,东方夷族太皞氏(即
伏羲)为蛇(或龙)
图腾;北方犬戎族自称
祖先为二白犬,当是以犬为
图腾;南方的九
黎族包含有八十一个兄弟
氏族,
神话说他们全是兽身人首,头有角能触人,大概是以
猛兽为
图腾;中部
炎帝族,
神话说他牛头人身,大概是牛
图腾的
氏族;原居西方的
黄帝族的
领袖黄帝号有熊氏,他所统率的
氏族分别以熊、罴、貔、貅、虎为
图腾。随着社会的发展,
图腾崇拜逐渐淡薄,但其残余信仰仍然存在。一些英雄伟人往往都被附会为神物感生。尧母感赤龙而生尧,契母感吞燕卵而生契。《
诗经》说:“
天命玄乌,降而生商。”
孔子由其母梦黑帝(水星)而生,汉高祖刘邦被说成是由其母与
蛟龙相合而生。
图腾信仰的余音,在历史上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