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种植技术在宋元以后即在
黄河流域普及,地处黄河冲积地区的鲁西南一带,棉
纺织业十分普及。一贯善于精工细作的鲁西南人将传统的葛、麻、丝织绣工艺糅合在一起,
创造出极具地方特色的棉纺织手工
技艺。它是以
棉纱为主要原料,手纺、手染、手织的实用工艺品。济宁附近的邹城元代墓中出土了两件本色棉夹抱,此
棉布幅宽为34厘米,质量相当于今天的白
细布类,至今尚坚牢。清光绪版《曹州府志》记载:“……地产木棉,以之为布。而无芒麻,妇女务蚕桑,织丝为绢,亦能为绫,木棉转鬻他方,其得颇盛……定陶植桑蚕,所产
棉布为佳他邑,鄄城县地广衍饶沃土,宜木棉,贾人转鬻江南为市。”可见这一带的
纺织业的兴盛。另据1992年版的
山东烟台《招远县志》记载:“19世纪末,家庭手工
纺织业已较普遍,家庭妇女用
木制手摇纺车和织布机自纺自织小土布,‘洋线’‘
洋布’上市,民间织布受到冲击,后因抵制日货,手工
纺织业又复兴。……1933年,全县织户3000余个,年产土布2万余匹,
总产值56万元。1943年,招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华东纺织厂,有织布机30台,分散在农村民户家中。……1952年,全县
纺织业作坊1140个,从业人员1356人,拥有
木机1094台。”由此看来,鲁北、鲁中、鲁南和胶东一带,虽不是主要产棉区,但广大农村妇女亦有自纺自织、生产土布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