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是
中国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与十四大的召开,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于是,一批属于地方政府领导的县镇企业在市场的冲击下纷纷倒闭。在此时代的潮流中,
壮锦厂也难以自保。1956年左右,在
广西先后成立六所
壮锦厂,到了90年代末期,仅仅剩下靖西民族
织锦厂与
宾阳民族
织锦厂还在勉强支撑着残局,但也面临倒闭的危险。我们都知道,
忻城曾经是
壮锦的重要发源地。
忻城壮锦厂在20世纪80年代也曾经极为兴盛,
创造过
壮锦发展的辉煌时代。但是进入90年代后,仍旧难免破产的命运。1990年,
忻城壮锦厂的生存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在英国牛津救济组织的援助下,
忻城壮锦厂购置了
电动机组、排子机、车床等
机械设备,增强了生产能力,同时还建立了城关、板河等8个农村
壮锦生产点,扩大了生产规模。但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和市场经济冲击等原因,1994年,勉强维持的
忻城壮锦厂终于难以为继,宣布倒闭。1995年,面对严峻的生存挑战,
宾阳民族
织锦一厂与二厂再次合并,成为
宾阳唯一的民族
织锦厂。在90年代,国家与地方政府是一如既往地支持
壮锦事业的发展。如1991年
壮锦厂为第四届民族运动会生产“
吉祥物”“会徽”图案
壮锦包6000套作为大会的礼品。1995年,又为国家生产出两万套绣有“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字样的
壮锦包作为大会指定的专用文件袋礼品。但是,政府90年代的支持与80年代明显不同,是在市场对经济起调节作用的基础之上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