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的对象主要为常见的数量较多的野猪、黄猄、麂子、果子狸、箭猪、
松鼠、穿山甲等野兽及
山鸡、寒鸡、竹鸡、雪鸟、
鹧鸪、
画眉等
飞禽。
瑶族有时也猎杀危害人畜的
老虎、豹子、熊、狼、豺等
猛兽。
瑶族喜欢捕猎山里各种野鼠,如竹鼠、黄毛鼠、长尾鼠及其他普通山鼠。
狩猎多沿用围捕、守捕、追捕、挖陷阱、装拦踏、装弓套、装暗弩、暗枪、装铁铗、装石压、装乌盆、装简套、网套等方法。清道光末年,火枪传入瑶山。清末,尤其是民国时期,火枪、火查查药、弹丸容易买到,有的地方瑶人还能自制火枪,使用火器捕杀猎物在瑶山普及开来。除了火枪以外,金秀、恭城、
钟山等县山区的
瑶族用纸包裹火药、碎铁片,自制或购买一种酒杯大小、形似弹丸的“炸弹”,外层裹以猪、牛网油或
老鼠皮,挂在野猪、野狸出入的路上,专门捕杀野猪、野狸。野猪、野狸咬食时即行爆炸而死。捕获的
飞禽走兽多分食掉,也有的腊干或酢进坛瓮,用以待客。但珍贵的
毛皮、骨头(如虎豹皮骨等),也携至墟市出售。
近现代由于人口增加,植被减少,加上火器的使用,野禽野兽比明清时期减少,
瑶族狩猎活动亦不比往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