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人宗懔的《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宝庆府志》载:“节序正月一日为
元旦,画
神荼郁垒以御示凶鬼。”这说明滩头地区很早就有了门神文化。另外,早在明代之前,湘西南一带就出现了
黑白木刻形式的刻印的财神
菩萨、送子观音等形象的
纸马,滩头
纸马出现的时间比滩头年画早,主要用于民间
祭祀等宗教信仰活动。滩头流行的
纸马与滩头年画有密切关系。首先,
纸马也是一种民间木刻版画,主要用
黄色和
白色两种纸印刷,没有
色彩,这与年画不同,但制作方法非常相似,都需要制版,只是
纸马只需一块线版,而年画除此以外,还需要多块色版。其次,在造型艺术上,
纸马与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纸马和年画相比,虽然在造型艺术上因为线条
古朴,显得略微粗糙,但同样,
纸马人物造型各异、形态生动,造型饱满、线条流畅,刀味十足。最后,所反映的内容和社会功能类似,不管是
纸马还是年画,都是为了避凶驱祸,祈求
吉祥平安,是人类生存的良好愿望和精神寄托,都是
民俗活动中永恒的主题。这说明滩头地区很早就掌握了这种木刻绘画的基础,为年画的制作、传播奠定了基础。滩头年画能够兴盛,还与当地土纸业发达密不可分。隆回滩头镇自古便是土纸的重要产地,隋末
造纸术就传入该地,并出现了
造纸作坊,境内楠竹、雪花皮树等漫山遍野,
造纸原料丰富,
造纸业发达,这里以土纸为主要原料的滩头色纸、滩头香粉纸和滩头年画,俗称滩头三绝,在国内外久享盛名,
乾隆年问被列为贡品。滩头土
纸质厚、韧性强,颜色呈奶
黄色,在制作年画前需将纸蒸煮,以便增加纸的韧性和柔性,并在纸上刷胶粉。这种胶粉是本地的一种色白而细的天然
矿物质,当地人称“白胶泥”,这种白泥是滩头峡口山所独有。这种
矿物石经打碎,
漂白加胶刷在蒸煮土纸上,这样纸就特别受色,并能使
色彩润泽、鲜艳、厚重。正因为滩头具备这些基础条件,为年画发展
创造了极为便利条件。滩头年画生产从
造纸到最终成品都在这里进行,这在
中国的传统年画制作中极其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