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因征调迁徙至海外。上文提到的明永乐四年(1406年)征调
广西落浦县“瑶丁”到
越南平叛即是一例。此外,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李默先生1992年撰文,认为日人竹村卓二先生《
瑶族的历史和文化》一书引用
泰国瑶人《仪典书》中所说的“瑶人十二姓
子孙们,传给
士兵们”一句所说的“
士兵们”,当指明末动乱年代迁到
老挝的“瑶兵”或“狼兵”中的瑶人。据认为,瑶兵的设置,起源于唐宋的营田制,元明时期沿袭旧制,于两广各瑶山设瑶兵。明代两广兵中也包含瑶人。明末,南明诸臣号召西南各省勤王,湘、粤、桂诸省不少瑶兵及良兵中的瑶人参加勤王之师,
战斗失败后流落于滇边境外。其所引资料比较直接涉及瑶人的主要有两条,一是明末遗老李寄《天香阁随笔》一书记述他在
长沙所见李定国所部农民军“半为倮倮、徭佬”,又引《皇明末造录》及《南明史略》说李定国拥护永历帝入
云南,永历帝在
云南殉国时,李定国正在猛腊,李定国死后,其余部数千人在滇边距阿瓦
城东100里的地方聚族而居。二是引据《
广西瑶族社会调查》第一册所载金秀大瑶山三角区(今三角乡)甲江乡蓝冲庞家藏《世代流传祖居来历书》:“在
顺治……发兵
马上人来打我千家峒……
顺治坐京元年四月初八漂洋过海,过红水河,三个翁忿(分)开,一念(支)下
南海,一念(支)下校枝(交趾),一念(支)下
广东陈(韶)州府落(乐)昌安居”,认为可能是
广西土司狼兵中瑶人在永历抗清斗争中,一支援赣,以后流落
韶州乐昌,一支往肇庆及
广东南路高州、新会作战,流落
南海,一支退入中越、中老(挝)边,流落交趾。我们认为,元明时期中央王朝设置瑶兵,南明诸臣利用瑶兵勤王都是事实。至于瑶人是否因此而流落滇边境外?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目前尚无资料证实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