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和自治县的建立,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使市政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破败矮小的茅屋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麟次栉比的钢筋
骨架、砖混结构的楼房。街道宽敞,绿树成荫,城中道路经过改造扩展已宽达20米。1992年由县委、县政府组织制定
城东开发区规划。规划以环城路、河滨路、建设路、中山路为主体格局的城区面积已拓展到3.75平方公里。1994年8月1日正式破土动工。开发区东抵环
城东路(321国道路段),西接中山路,南达河滨路,北到
黄泥井。规划占地面积37.3公顷(560亩),区内以三条东西走向和三条南北向的道路为主干道,形成“三纵三横”的道路框架,辅以振兴路、民族路、团结路、富强路等联网支道,构成一个方圆5.39平方公里的交通网络。主干道宽28米,人车分流,中间辅以两条宽1米的绿化带;支干道宽15米;地下铺设全新的排水排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