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间自古便有在门户之上绘画和悬挂
吉祥物,以御凶邪的习俗。南朝梁人宗懔的《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有“帖画鸡,或斫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岁旦,绘二神披甲持钺,贴于户之左右……”;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曰:“《
黄帝书》称:‘
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曰荼与郁,住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搰人,援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
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千门,效前事也。”在雕版术没有发明之前,民间于门户上“画鸡”、“绘二神”以及“画虎”当系本地艺人手工描绘。自从唐代发明了雕版技术之后,其工艺逐步由刻印经卷
佛像转向印刷
书籍和刻印其他民间印刷品,民间门户上描绘的
吉祥物便逐步由木刻印刷品所替代。民间木刻版画的鼎盛时期是明、清两朝,滩头
木版画随着
中国民间
木版画的兴盛和成熟应运而生。因此,它就可以在这一艺术形式的较高水准线上奠定自己的基础,又以本土乡情
民俗及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为尺度,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据传,滩头镇所在的宝庆府每年有大批从事
木版印刷的技工前往
四川贩卖色纸,他们把年
画稿和印刷
技艺从
四川带回,开始试印门画。如《尉迟恭、秦叔宝》门画(正像),即与
四川梁平的同类门画十分相似。销往两广的门画《关公像》的
画稿,据传系从广东佛山取来。现广东佛山祖庙瓦脊《九龙岩》陶塑中穿盔甲的武将背旗四面,呈
长方形,旗中有一“福”字,这和滩头的关公门神造型如出一辙。另外,如《
和气致祥》与《
麒麟送子》两幅,像是完全
仿制苏州桃花坞年画《
和气致祥》和《天賜麟儿、
麒麟送子》。以上情形说明,滩头年画的发展无疑受到了南北名地(主要是南方)年画的影响,与我国
木版年画的总体特征保持了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