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
宦官蔡伦改良了
造纸工艺,在
造纸的原料和方法上取得突破,“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自此,质量较高、价格便宜、取材方便的
纸张逐渐取代
缣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所以,汉代门神直接画在门上,今天无法看到
神荼、
郁垒的形象。但是,门画人物在模式化的画像石、画像砖已形成雏形,它是一种具有稳定性和传承性的
祭祀性艺术。如
河南密县汉墓出土的画像砖
刻画着两个短袖长裤的
武士。
武士头戴高冠,双腕相叠,各捺一只斑虎,相向而立。“据王今栋先生考证,这两个
武士双手交叉各伏一虎,应是
神荼、
郁垒及度朔山上的猛虎,是镇压一切鬼怪的神威化身。”汉代门神是统治阶级和上层贵族的门上装饰品,
宫殿、官衙以及墓室
刻画者都是无名的民间
画工,现存的这些门画实物资料对研究汉代的璀璨文化有着珍贵的价值。后来,曹魏
父子以天下凋敝,不宜厚葬,遂禁厚葬及立碑。自此,汉代墓室画像石、画像砖上
神荼、
郁垒或
武士形象逐渐消失。南北朝时,梁朝宗懔撰《
荆楚岁时记》中谓:“正月一日……帖画鸡,或斵镂五采及土鸡于户上。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文中记载了南朝荆楚年节的风俗,“帖画鸡”证实南北朝时已有单幅画或绢的门画出现。时至今日苏州桃花坞、
河南朱仙镇、
山西临汾等地仍张贴有“金鸡”、“
大吉”等门画样式,这样的风俗已延续一千六百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