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已经形成了卖年画、贴年画的年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邓春《画继》等书描写得十分细致。如:“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据《续编
绵竹县志》记载“
绵竹年画远在明代已有相当成就……当时
四川於州及陕西蒲城地区已贴过内容喜庆的
绵竹年画。”又据北宋御史赵卞(公元1008年—公元1084年)所著《
成都古今记》写到当时
成都的几个市场:“正月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其中“桃符市”的年画多由距离
成都较近的
绵竹、夹江等地的年画作坊提供,以门神为主体的年画在宋代已很兴盛。
绵竹刻印年画以供年俗之需,在当时自然也不会例外。所以,
绵竹年画在宋代就已经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