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遍及我们今天所处信息化时代的每一个角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
图像在识别和应用的基础上还需探究更深层次的内涵。“
图像文化自诞生之日起,立即反作用于社会,它深入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成为一种伟大的力量。”叙事,顾名思义是对故事内容的讲述,涉及到文学、符号学等
学科,在具体的背景下蕴藏着特定的意义。洛朗•理查德森认为:“叙事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叙事既是一种推理模式,也是一种表达模式,人们可以通过叙事‘理解’世界,也可以通过叙事‘讲述’世界。”叙事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与人类历史的共同产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严格说来,讲故事是时间里的事,图画是空间里的”,所以
图像叙事既有叙事的一般属性,又具备
图像自身的特殊性,是以
图像为前提的视觉思维活动,与视觉的再现、发现相关。
图像叙事通俗易懂,是广大民众皆能读懂的叙事方式。清代晋南
戏曲年画是
图像叙事的
典型代表,
戏曲图像拥有广阔的受众群体,能够广泛地传播
图像叙事中包含的思想内容。
戏曲年画不仅在居室、
庭院张挂用作美化装饰,也为广大民众在闲暇时光欣赏
戏曲年画时提供了追忆舞台演出、重温
戏曲故事、体会背后深意的契机。
戏曲年画是拥有广泛欣赏群体的
图像叙事类型,其中蕴含着我国传统
图像叙事的精华。
戏曲表演和
戏曲年画同是民间乡土风俗的产物,二者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戏曲表演来源于广大民众的农耕劳作、
宗教祭祀等活动,通过
戏曲角色的装扮、
说唱、神态、举止等将日常生活的故事内容搬上舞台以实现叙事,因此“把各种各样的时间
戏剧化,也就是通过具体、直观的动作,把时间的进程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离开了动作的进程,就不会有真正的
戏剧情节。”
戏曲年画是反映年节时分的符号象征,包括历史
典故、
神话传说、家庭
伦理等故事内容。
图像以空间性描绘呈现在纸面上,所以
表现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是很难实现的,需要通过时空转换完成
图像叙事。虽然,
戏曲表演和
戏曲年画在叙事
表现上都有着很强的直观性,但是具体的
表现方式不同。
戏曲表演运用时空缩短法作为其叙事的常用方式,摆脱了现实的时空限制,既可以延长精彩故事情节的时空距离,又可以省略或缩短不必要的时空距离,故事情节中灵活的时空搭配可以使叙事节奏富有变化。
戏曲表演是广大民众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戏曲年画描绘故事内容的最主要来源,
戏曲表演中展现叙事时空的手段一定会对
戏曲年画的时序表达产生影响。二者的不同在于
戏曲表演是
戏曲角色利用时间维度和立体空间叙述故事内容,
戏曲年画仅能在平面空间内叙述,没有时间维度的延展。“绘画在它的同时并列的
构图里,只能运用动作中的那一顷刻,所以
就要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瞬间,既能回顾之前人物形象的神态、举止,又能对之后的故事发展进行合理联想,给广大民众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清代晋南
戏曲年画在视觉上有局限性,
戏曲图像只能反映舞台演出的精彩瞬间,在时间维度上无法拓展,不具备
戏曲表演那样的线性延伸,有着严格的约束。因此这个瞬间场景需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刹那时刻,通过描绘特定的空间化
图像使空间时间化,这也是实现
图像叙事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