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密,古称夷安,位于胶东半岛的咽喉,历史悠久,
人文渊薮,这里是齐国名相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清代
大学士刘墉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土。在
远古时期,高密一带的原住民属东夷部族的一支,他们生存的自然环境远远优越于现在,濒临海洋的气候比今天还暖湿温润,
丘陵坡度和缓,河道纵横,丛莽杂生。《
史记•夏本纪》记载:“海岱惟
青州”。其时高密土著人与莱夷是胞族,同隶属于
青州。
青州即绿州,是
泰山往东至海林木繁盛、
绿色覆盖的葱翠地带。高密西部一带西濒潍河,北依砺阜山,系冲积平原,土质松软膏肥,雨量充沛,利于万物繁衍和人们的长居久安。生产生活经验经代代相传并缓慢演变改进,高密早期居民或结网
渔猎,或蚕桑耕织,至尧舜时民风已渐
淳化。当时先民们的活动踪迹,早已经清晰地记录在高密西乡的李家
山东龙山文化遗址中。迨至夏
商周时,从商代人殉、人祭之风渊源于东夷可以窥知,高密西部的土著文化已经远远优越于商及周边
异族方国。生殖——祖先崇拜与部族的图腾崇拜相伴而生,成为构成高密原住民文化的主要元素。在高密市阚家镇后店村西灰埠子文化遗址,鬲、豆许多
商周祭祀礼器的出土,显示了高密东夷部族豪放大气的艺术成就。
周礼沿袭商,
周礼初定后,“
天命靡常,敬德宜民”成为周人的生存法则;但在隶属于
幽州古莱国的高密一带,东夷旧俗俨然,“敬天祭祖,愉神保民”这—
古朴信念,致使早在殷商时就已经出现的神主(即殷墟卜辞中所言的大示、小示),
香火依然盛行。这些神主居住的祠庙造型,成为高密扑灰年画中家堂
祭祀画的物化原始蓝本。历经几千年,至今仍隐现在高密的民间信仰之中。这种
古朴的信念,附丽于扑灰年画这种特殊的载体,续存展现在高密的
民俗生活中,并成为当地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