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远在南宋时期就以刻版印书著称。清代
泉州的道口街(今
泉州市文化馆附近)就是书肆和刻书作坊的集中地方。那时已有历书、历画的印刻。
木版年画作坊,以三兴、福记等字号较老,规模也大。据多年从事年画的林建平先生讲:解放前,
泉州印刻年画的作坊就已不多了。
解放后,年画作坊统归商业部门管,属于纸类染制厂,1956年公私合营后,画版也并了进去,艺人改为刷
红纸工人。文化大革命时,
泉州的画版和过去印刷的画,全都毁掉。现在我们从外地收到的只有门画和符篆画等旧样十七种。年画有《累积资金》、《春招财子》(画两
童子坐地捧一大钱,钱上刻有“累积资金”等字样)、《
五福临门》(画五只动势不同的虎,下有一
聚宝盆。闽语“虎”与“福”字同音)、《招财进宝》;门画有秦琼、尉迟恭、天官赐福、门童等。
玩具有“葫芦闷”(类如升官图)。还有刻纸的《空城计》、《天仙送子》以及
天地牌位、行龙、
花边等及作功德(
迷信)用的木刻画。
泉州的门画和年画,都是用
红色纸作
底色,套印黄、绿二色。多者再加一道
粉红(作脸)或蓝(染衣)。
色彩简单明耀,没有笔彩痕迹。风格朴健动人,具有民间版画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