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校产学研相结合的保护模式。鉴于朱仙镇当地的年画店与
河南个别高校的合作经验,在内容上吐故纳新是值得提倡的,但在研发“新年画”画种时应注重尊重传统年画,避免造成对传统画技的“偏移”,易降低和混淆朱仙镇
木版年画对外统一的品牌认知度。年画店与高校合作方面,也不能靠在朱仙镇当地挂几个“实习基地”的
牌子就能解决问题,应提高年画艺人的社会地位,在高校让这些看似“下里巴人”的艺术登上讲台。对于朱仙镇
木版年画进行产学研相结合的
河南高校遴选工作,应慎重展开。将
河南教育部门与当地政府以及相关专家相结合,甄选出具有研发能力和深厚
中原底蕴的高校,让朱仙镇的年画艺人走出去,从“年画
师傅”到“民艺大师”进行转变。开展持续有效的“
非遗进校园活动”,开设“
非遗讲台”,为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提供良好的平台。所开设的“
非遗课程”可分为“普及”类与“专业”类,即可在全校开展公共课程性质的“公选课”,也可针对
美术类专业开设“专业课”,开展“公共讲座”及举办“
非遗主题活动”可作为有益补充,实行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对朱仙镇当地的年画艺人来讲,大胆地走出去,对年画传承人的选择面也可拓宽,以缓解目前年画传承人枯竭不堪的局面,逐步形成良性发展的传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