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所述这批年画应是
太平天国北伐军自己绘制的,也可能曾吸收了一些杨柳青年
画师参
加工作。不过,“从绘刻不精”,与杨柳青传统的作风不同来判断,绘刻这批年画的人,主要都是
太平天国人员,就是有杨柳青年
画师参加,也是少数。至于《杂卉图》一幅上有齐健隆
印章一事,经反复思考,这幅《杂卉图》的刻法既然是
太平天国年画的刻法,就肯定不是
翻刻,若是
翻刻,杨柳青年画店的
画师可以
加工,不能这样草草拿出。所以很可能是齐健隆把
太平天国北伐军从静海、独流撤退时遗留的这幅年画版加刻上自己的店名,作为自己的东西
刷印出来;或是得到了这一年画加盖了自己的收藏印记,关于这一问题需要再作深入研究,现在还不能作结论。此外如《猴拉马》一幅,王树村同志介绍说:“在
民间俗语中,有‘猴拉马三十六’(山石蹓)一语。乃
隐喻三十六着,走为上策之意。是太平军撤退时所刻,此说出自
画师阎文华
老师傅,是否如此,尚待研究。”考
太平天国北伐军撤出静海、独流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大村庄接济,不能维持大军长期粮食,不得不转移阵地以就给养。
那时候,已经接到天京派来的增援军队二月就可以到来的息消,㉒他们转移到
直隶东光县连镇,那里是一个大市集,就驻屯在那里,而由李开芳率领轻骑到
山东去迎接援军北来。后来李开芳还没有到达
山东,援军已被敌人击溃。这是当时北伐军料不到的事,而他们之所以要撤出静海、独流,乃是为的我移阵地以就给养,并就近迎接取道
山东的援军的到来,一同向
北京进攻,而不是为的“退走”。因此,阎文华老先生说这一幅画“
隐喻着三十六着,走为上策之意”,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