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泉两地风俗相近,都是闽南地区著名的年画产地,两地年画在题材、
风格、工艺技法等方面都非常一致,可以看作是同一民俗文化类型。
漳州经营
木版年画的颜氏家族,祖籍也是
泉州。
泉州的
木版雕印技术十分发达,早在两宋时,
泉州公使库刻书已有多种行世。现藏于
泉州开元寺的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刻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扉画《卢舍那佛讲法华严经图》雕版极为精致。清代,
泉州木版年画盛行一时,到
清朝末年,专业从事
木版年画的画肆主要聚集在道口街和义全宫巷一带,有“美记”、“通兴”、“重美”、“三兴”四家。辛亥革命后,“美记”、“通兴”相继歇业,其所藏画版及部分工人归于新开业的“福记”。不久“重美”倒闭,
泉州木版年画只剩“三兴”和“李福记”两家。
泉州传统
木版套色年画品种丰富、构图饱满、线条坚实、
色彩绚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工艺、题材等方面都与
漳州年画类似。常见的有“神荼郁垒”、“招财进宝”、“春招财子”等,此外还有以“西游记”、“三国演义”、“
白蛇传”、“
牛郎织女”、“文王百子”为题材
创作的年画作品。清代
泉州“继成堂”是当地最著名的刻字铺,其刻印的历书、“春牛图”等销往闽台各地,影响很大。在十年浩劫期间,
泉州木版年画画版及年画全部被销毁。目前
泉州传统
木版套色年画基本绝迹,只有少量印品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