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扶持下,民间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民间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高密市先后被命名为“社会文化先进县(市)”、“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扑灰年画之乡”和“扑灰年画保护基地”。高密茂腔、扑灰年画、
剪纸和聂家庄泥塑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项目在全国汉族县(市、区)中是最多的。
申遗的成功,使打造高密优秀民间艺术品牌提上了议事日程。最早提出民艺“四宝”名称的是高密市委书记吴建民。2007年12月,高密市人大政协“两会”召开期间,吴建民在与老干部座谈时提出可否把民间艺术“三绝”加上茂腔称为“四宝”。随后,高密市委宣传部部长万丽组织人文自然遗产保护开发促进会的人员和有关文化人士进行了论证,咨询了有关专家教授的意见,大家普遍觉得很合适。2008年1月初,《潍坊人文自然遗产》高密专刊上发表了莫言先生题为《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的文章,文中说:“不久前与高密市委书记吴建民一起交谈,建民同志提出应将高密民间艺术‘三绝’扑灰年画、
剪纸、泥塑加上茂腔,称为‘四宝’,并提出了在茂腔的改革与创新上大做文章的构想。书记之言,颇合我意”。这是第一次用文字的形式将“四宝”的名称公诸于众。在随后召开的高密市经济工作会议和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吴建民都提出要“进一步挖掘弘扬以‘三贤四宝’为主要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力争使‘三贤四宝’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特色文化品牌”。之后,高密市委宣传部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报道。高密市人文自然遗产保护开发促进会组织人员发表了有关文章。《胶东之花——茂腔》、《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民间艺术“四宝”》、《细说高密扑灰年画》等先后在《联合日报》、《潍坊日报·
今日高密》、《
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其他一些作者也相继发表《放不下的金剪子》、《品味四宝》等文章进行了宣传。2008年4月19日,高密民艺“四宝”亮相
中国(潍坊)首届文化艺术展交易会,“三贤耀古今,四宝誉海外”的巨幅标语特别引人注目。高密展区流光溢彩,观者云集,“四宝”名称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