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
木版年画是
中国民间古老的与地域民族民风紧密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许多年来人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早在宋代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里就有记载:“
十二月,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
钟馗、桃板、桃符等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又据
无名氏的《如梦寻》记载:“州桥之西,谓之果之行,纸画儿也在此行贩不绝”,“
纸马(门神)铺遍布全城。”这是我国以民间年画为内容的最早文字记录,同时也确立了
开封朱仙镇
木版年画悠久的历史,朱仙镇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
木版年画的发源地。年画这种寄托美好愿望的民间画体现出百姓丰富的生活内容,在
中国重要的历史节日
春节中得以发展,形成一种广泛的民俗文化,纯真质朴的朱仙镇年画出自于中原大地,影响遍及大江南北,它以鲜明的内容和
色彩正直的反映出
中国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古时朱仙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河运码头,众商云集,楼馆茶社,好一个繁荣的
商埠。北宋初年,社会安定,经济发达,促进了
开封城市的繁荣和
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经济大力提高,宫廷与民间
世俗生活丰富,内容广泛,为年画艺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建立起庞大的
需求量,生产规模也不断增大,加之
造纸印刷术的广泛运用,奠定了朱仙镇年画流通基础。原来的桃符逐渐的衰落,取而代之的描写和反映
世俗生活为主的年画深入百姓家庭,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
未来的憧憬,正如宋代赵庚夫
诗句中所讲:“桃符
诗句好,恐动往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