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柳江都柳江发源于
贵州省独山县拉林乡附近的磨石湾,流经独山县新民、江寨等乡,于康寨附近进入三都县境,流经烂土、大河、三合、拉揽、打鱼、坝街等8个乡镇,在坝街下游3.6公里处进入黔东南自治州榕江县境,东向经兴华、定威、八开进入古州,于榕江县城向东南流经八吉入从江县境。其间都柳江在三都流程为83.5公里,境内南北两岸分别有31条支流汇入,流域面积为1680平方公里,水能理论储量为12.3万千瓦;在榕江流程为77.3公里,境内有寨蒿河及平永河汇入,流域面积为1050公里,水能理论储量为9.11万千瓦;在从江流程为68公里。都柳江在水族地区的三都、榕江、从江流程全长为1608公里。从江县城炳妹镇,地处都柳江畔,江边有50吨级两个泊位的水运码头,
船舶成群,上溯下驶,
穿梭如织,
水波浩荡,烟云飘渺。它是黔东南和黔南两州的木材水运必经之路。乘船而上75公里可达榕江,随江而下91公里达枝柳铁路老堡站,上火车或乘船可直达
柳州、梧州和
广州。都柳江是水族地区在历史上水路通海的大动脉,而炳妹镇则是水族地区水路通海的重要门户。其实,早在
清朝初叶,都柳江就已成为黔滇山货运进两广,沿海食盐和百货运进黔滇的大动脉。
清朝时期的“三脚屯”(即今三都县城),成为水陆转运的重要口岸。据传,当年尖头直尾的清江船和方头方尾的古州船百舸争流,鼎盛时期可达300余艘以上,担夫队伍多时可达千人。光绪初年,清政府就在三合设卡收取厘金,下行之山货为五百两,上行百货为九百两。可见当时水陆交通之盛况。
民国初年,
贵州军阀周西成从
广东购来的
贵州第一辆汽车就是由
柳州装船运到三都码头后再通过肩挑马驮运到贵阳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活动家之一,党的一大代表,水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邓恩铭烈士为了外出求学,投奔革命,也是从都柳江码头扬帆出境的。出走之时,邓恩铭烈士咏叹出慷慨激昂的“离乡之歌”:“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业不成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
青山。”都柳江就这样在历史上为水族地区的
人文方面留下很多令人难忘的辉煌一页。后来,由于都柳江上游森林砍伐过度,导致水流量日趋枯竭,加上
解放后公路、铁路的修建通车,便失去了
昔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