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年画店分布地域较多,其销售情况也因时、因地而异。张秋镇年画是东昌府地区年画发展的源头。开设画店、坐等
商贩上门是张秋年画初期主要的销售方式。其销售情况与会通河(京杭
运河山东段)兴衰有很大关系。会通河水运便利时,张秋是
运河上的重要
商埠,南北
商贩往来频繁,带动张秋镇年画
销售量的增大和销售范围的扩大。每年秋收过后,南北
商贩凭借发达的漕运,拿画样到张秋印年画、起货,而后销往南北各地销售。另外,也有
商贩使用马车、推车、扁担等运货,当时上门起货者达千人以上。清末,
黄河在
河南铜瓦决口,冲毁
运河大堤,后来,复开通的
运河航道,不再经过张秋。原来的会通河逐渐淤废,张秋镇由旧日“贡道之通渠”变为交通死角。但由于张秋镇年画已名声在外,许多老
商贩在秋忙之后仍上门订货,所以年画销售虽不比往日,但仍比较兴旺,年画主要销往
山东、
山西、
河南、
河北、
安徽、东北三省等地区。
民国后期,局势动荡,现代交通不便,张秋镇年画日渐衰落。艺人纷纷回村,独立支起案子印画,逐渐形成以村为单位的印刷、销售年画的散户,其中以张秋镇桑营村印画散户最多。
商贩慕名上门批发年画,在张秋周围村庄赶集或走街串巷销售,是当时主要的年画销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