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年画
到底起始于哪年,目前没有直接的书面证据,根据
地方志记载,滩头年画已有300多年历史。据传,明末清初,
长沙一个叫王东元的秀才,绰号王猴子的人,他善于绘画,为躲避兵荒来到滩头投亲戚,为了生计,他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开办年画作坊,并
创作了《秦叔宝》《尉迟恭》《
和气致祥》等年画。清代乾隆年间,作坊108家,年产年画700多万张,除了畅销周边地区,还远销
贵州、
云南、
四川以及
东南亚地区。清嘉道光间,滩头和顺昌老板胡奇甫又绘制了《桃园三结义》《花园赠珠》《西湖借伞》等十几种戏文故事新品种。民国时期年画生产达到鼎盛时期,工人2000余人,年产量3000多万张,当时著名的作坊有正大昌、大生昌、大成昌、和顺昌、生成昌等。新
中国建立后,因年画被作为封建迷信品几乎停顿,文革期间年画被当做“四旧”对待,被禁止生产,一些印版因此而失传。1979年,滩头年画恢复生产,1982年,拥有年画作坊12家,产量140多万张。1986年,《双龙抢宝》、《瑶家
挑花》在《
人民日报》元月1日海外版第七版刊登。6月14日和19日,《
斗笠之乡》、《
和气致祥》、《土气十足的滩头年画》等在《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获得国内外专家好评,在侨胞中产生良好的影响。1987年,隆回被文化部授予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4年,滩头年画获得文化部
中国民间美术一绝银奖。然而,由于时代变迁和
民俗的改变,大部分人过年不再贴年画,
收藏者也不是很多,年画的市场急剧减少,滩头年画制作工序复杂,
利润低,年轻人不愿意学,
老师傅相继去世,滩头年画面临后继无人。目前,滩头仅高腊梅年画作坊、忠良美年画作坊等少数几家作坊仍然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