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大理统治者也将土地分封给其臣仆。例如封董氏于成纪(今永胜),封高氏于巨桥(今昆阳)和鄯阐(今
昆明),封爨氏于巴甸(今建水)等。而段
氏族人则分封于“关津要隘”和“富沃之区”,替
大理王进行
财物和粮食的收敛贮备工作,并对各领主进行监视。彝族领主也在继续扩张其领地,并在领地之内进行分封。如武定和曲州“僰、卢诸种所居,地多汉冢,或谓汉人曾居。蒙世时,白蛮据其地。至段氏,以乌蛮河[历刂](阿而)并吞诸蛮聚落三十余处,分兄弟子侄治之,皆隶罗婺部”。不惟罗婺部如此,些莫徒蛮“也析其地分三部,分管河阳郡地,即今澄江府也,一强宗部〈今阳宗),一休制部(又云休纳,即普扎笼城,今新兴州),一步雄部(今江川)。后步雄居罗伽甸,又号罗伽部(步雄之弟普舍也)”。这三部就是强宗、休制、步雄,而步雄后又封其弟为“罗伽部”。到了公元12世纪中叶,“些摩徒”部彝族先民
首领的势力发展壮大,先统一了滇池东南地区,后其统治辖区扩张至包括今
昆明以南玉溪地区的大部分。东至师宗、弥勒,西至江川,北达阳宗,并向东发展到今
广西边疆,建立了“自杞国”。“蛮马,出西南诸蕃,多自毗那、自杞等国来。”“自杞四程至古(应作石)城郡,三程至
大理国之境,名善阐府。”今
昆明彝族自称“㱔摩都”。明、清
地方志称之为“子君”、“子间”、“子精”,与“自杞”同音,自杞即今之子君,居今
昆明官渡区子君村。古代自杞位于滇池周边富庶之地,坝区农业和山区的
畜牧业都较发达,每年在
广西横山寨和宜州与
中原有着频繁的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