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第九章中,我将说明
中国文献与考古所见之古代“
羌人”文化面貌,以及20世纪前半叶民族学者所描述的岷江上游
羌民文化。我们不一定能“重建”古代
羌人的文化面貌,然而却可能在学者对”羌文化”的描述与探索中,分析“描述者”(如
范晔、
姜炳章、
陶伦士、
胡鉴民等人)在描述“他者”时的特殊兴趣与偏见,以了解这些描述者自身的族群与文化认同。我们也可以观察,在描述者与被描述者间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权力差距下,人们(描述者)对他者(被描述者)“文化”之贬抑、污化,及对自身文化的夸耀、如何造成他者之文化模仿与攀附。这些文化过程,曾造成了以”羌”表述的华夏边缘之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