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是因广大农村和城市百姓所需,数额较大,
画师绘制是难以满足客观需要,故
画工尝画一稿后复制同样者数百本,以应市上需求。如
开封刘宗道,善画照盆孩儿,以手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即日流布(邓椿《画继》)。这里所说「每作一扇」,并非
扇面,古代
画师作画并不都在画案上。大多数是将纸黏在画门子上,数张画门子立在一轴中,如一册书,翻一页(扇)画一笔或几笔,以便流水作业,多出活。所以
文人画称「幅」「帧」,
画工之画名「扇」。如若一稿复制数百本,仍不能满足众多的人家所需。雕版印刷应是最科学的方法了。当时毕升已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推进一大步。这对雕版
刷印年画不无影响和启发。按:
中国雕版
刷印佛经图像始于
晚唐,而
刷印画品则由五代僧楚安始。据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载:「僧楚安善画
山水,点缀甚细,每画一扇,上安
姑苏台或滕王阁,千山万水尽在目前,今蜀中扇画印版是其遗范。」至于北宋
开封市井印卖
钟馗之始,见于沈括《梦溪补笔谈》:「禁中旧有吴道子画
钟馗……熙宁五年(公元一〇七二年),上令
画工摹榻镌版,印赐两府辅臣各一本。是岁除夜,遣入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给赐
钟馗之像。」宋代宫中摹榻鑴版
钟馗图,
除夕赐给东西府;
东京开封近岁节,市井印卖门神、
钟馗……反映了殿版及坊刻年画艺术之普及。故而研究
中国民间年画者,咸以为
木版年画艺术最晚出现于北宋,发祥地为
河南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