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是一种以棉或丝为
经纬线交织起花的
多彩织物。
壮锦,顾名思义就是指壮族人民
织造的精美多彩的
织锦工艺美术品。
壮锦历史悠久,
风格独特。早在距今九百多年前的宋代,
壮锦的生产就初具规模和较为突出的地方特色。最初生产的
壮锦是单色无彩、质地厚重、起
方格纹的
素锦,当地人称之为“緂布”。当时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赞道:这种布“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全国
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各地大量生产的
织锦日益精美。
壮锦受到当时饮誉海内的
蜀锦及
云锦的影响,生产逐渐扩大,
素锦发展成为饰有各种
几何纹和动植物的图案、
色彩绚丽斑烂的多彩
织锦。精湛的
织造技艺,不仅提高织品的实用性,而且才提高了艺术价值,标志了
壮锦生产的新飞跃。其特点一是生产复被面广,壮乡妇女几乎人人通晓,
织锦能手遍见壮乡;二是雅俗共赏,贵贱均爱,它不仅作为壮区的贡品向中央王朝进献,而且是壮人居家、走亲、馈赠、嫁女必备之物,诚如
嘉庆《
广西通志》所说:“
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采,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
五色绒线杂以织,如
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精美的
壮锦不仅满足了人们生活的实用要求,而且还作为一种精湛的艺术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如
织锦般的玫丽
色彩。因此,集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于一体的
壮锦艺术,自宋代以来,在壮族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不断的发展;直到今天,
壮锦艺术的发展仍然方兴未艾,尤其是近年来,在壮族地区还专门设置了
织造壮锦的
织锦工艺厂,生产的
壮锦畅销全国,并且还出口海外,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