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
刺绣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自身发展的脉络与体系。它以艺术与生活、物质与精神、文化与经济融合的形式,承载了
中华民族的精神诉求、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价值观念,呈现了历代传承而又融汇于生活之中的审美情趣和多样化的地域风俗习惯,因此是中华文明最为生动和完整的文化形态之一。《
考工记》中有“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的记载,古乐府诗《
孔雀东南飞》有“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南朝宋沈约有
诗句“领上蒲桃绣,腰中合欢绮”,宋代
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里的新嫁娘玩笑间有“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
鸳鸯两字怎生书”,唐代白居易有诗云“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秦韬玉
赋诗《贫女》“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
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翻开历代
诗词文赋,
闺阁女红情韵跃然纸上,像沉寂的历史长河中的一抹
色彩,提亮了一幅幅活色生香的生活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