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瑶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巫、释、道混杂,保持着崇奉各种自然神及人鬼的习俗。清人著作多谈到
瑶族“信好巫”,“信鬼崇巫”,所
祭祀的神主要是
祖先、人鬼。丧礼中师公信奉的
神祇十分复杂,祭师身兼道士和
巫师两重身份,因此,花瑶丧葬体现了儒、佛、道的交融,体现了花瑶民间
宗教文化的复杂多元性。隆回花瑶为古梅山蛮后裔,古梅山的历史文化痕迹在当地
民俗活动中保存较为完好。如汉族的“
五服”丧俗、宗族墓俗,花瑶都袭用,花瑶丧俗受楚地丧俗影响很深,民间还保持
招魂、喊魂等楚巫遗风。山寨里有人老去了,无论家境贫富,其
葬礼都倍显
古朴热烈而隆重。待为已逝老人洗浴穿好寿衣入棺后,家人便得拜请一位法力高强的“巴梅”(瑶山的
巫师)前来“送卯”——花瑶古老的丧葬法事(
汉人称其为“钉铜”)。送卯要在逝者房内的一个墙角施行。巴梅的法事,是要借助师祖及神灵的法力,四处寻找逝者走散的
灵魂,找到后要将其附在自己身上带回,并劝说其不要在外面游荡,而应尽快返回。不时又模仿逝者生前的口气,向亲人述说他的一生,并为后人“颁巩斜”(赐福)……活灵活现,令人咋舌。
次日送葬,途中十分在意要有儿女“哭丧”,俗话说:“生个儿子来接后,养个女儿撞棺材”。哭的人越多、越伤心就越好、越热闹,逝者才算有福气。下葬时乡邻往墓穴里烧纸钱,燃鞭炮,亲人们都要解下戴在头上的白孝布往棺木上拋甩三下,以示告别,再将
白布盘在头上。待棺木落穴,亲人们一齐深情跪拜,然后须经原路返回。这样,逝者方算“入土为安”。瑶山很少有父母合葬的,生怕二老在阴间只顾了卿卿我我说说笑笑而误了顾看在世的后人。花瑶人认为人死后,
灵魂依然存在,它具有超自然的能力,可以对活人起着危害或保佑的作用。为了使生活
安宁,人们便用各种不同的葬法来慰藉死者的亡灵。如用金山、灵屋、钱粮招待死者,隆丧厚葬等,因为善待死者的遗体便可以使
灵魂获得慰藉而保佑活着的人。花瑶
挑花《盘王升殿》中,在一个两层冥屋的正中坐着花瑶的
祖先盘王,它头戴金冠、两手叉腰、形象高大。有人称这幅
挑花为“盘王坐殿”,在左右两边还分别坐着听候差遣的兵将。这都体现了花瑶人对盘王的无限敬仰与崇拜。从中也体现了花瑶丧
葬礼仪中的生死观念、崇拜观念、血缘观念、
灵魂观念。花瑶人通过这些
挑花作品为整个花瑶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沟通人神、维系族群、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大作用。《盘王坐殿》也显示了花
瑶族群的凝聚力量。花瑶丧俗是亲属、邻居、朋友的大集聚,是沟通家庭、社会关系的桥梁和
纽带。花瑶丧俗中的许多环节如祭拜哭奠、鼓乐鸣炮、抬柩上山等都是人多热闹的场合,加之丧仪本身近于程式化的表演,具有明显的凝聚功能。此外,丧事活动的规模是家庭实力的显示,丧
葬礼俗是花瑶的大事,程序繁多,讲究隆重,也是家庭显示力量、巩固地位的好时机。则以写实和夸张相交融的手法,把师公为死者做法事的场面,
表现得既幽默又庄重,既现实又魔幻。八位师公表情严肃,十二条蛇(神)形态各异,人和蛇和谐相处,
表现了神人合一的丧葬文化,令人拍案叫绝。花瑶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人民生活中常见的习俗和场景都汇聚在了这代代相传的
挑花图案中,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
挑花作品组成了一部
瑶族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