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神的探索与研究,对满族等北方诸民族悠久丰富的
神话宝库、
宗教意识以及在此沃土上形成的
民俗现象,有了新的开拓和认识,意义是深远的。满族先民以及北方诸民族,所形成的原始文化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他们在北方特有的自然生活条件下谋求生存、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意识形态。东北、
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是世界上
鸟类群聚区之一。北方诸民族以及其长期相邻的各个部落,生活在黑水白山与东滨大海的林莽沃野之上。据近世科学考察证实,在这块广袤无垠的土地上,
向来是
鸟类生育的乐园。从地理图志中可见,东北地区南临黄海,东近日本海,北面有鄂霍次克海,在
黑龙江入海口,有众多的岛屿,
湖泊密布,河川若网,
夏季日照又长,春秋天不燥热,多雨湿润,是多种鱼虾繁衍之所。因此,东北及远东地区为各种留鸟与远方候鸟,提供了充沛食源和生育后代、避暑栖息最理想的乐土,
向来是百禽的故乡。我国北方诸民族先民就是繁衍与开拓在这片鸟王国的沃土上,与各种
鸟类共
朝夕、同相邻。在北方民族民间传说中,就有“鸟引路探宝”、“坐鹅翎跨海”、“与鸟女成亲安家”、“鸟神驮人避洪水”等故事,满族还有的
神话讲述有位巴图鲁,进山找寻鹿妻,被林海困住迷失方向,是啄木鸟帮他攀上神峰,找到被恶魔藏在树洞里的
美丽的鹿格格,这都反映鸟给人类的恩惠。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初民时期,
鸟类对于人主要不是衣食之利,
鸟类是生活的伴侣,凭依鸟群惊鸣与飞向,卜测灾异,“宫室象
鸟兽而为巢为窟”,鸟有功于人,无害于人,故所祀鸟神,都属于温厚善良的
氏族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