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神的传说中,古有神荼、
郁垒二人守护鬼门捉恶鬼喂虎,后有
唐太宗时秦叔宝、尉迟恭二人为唐皇驱鬼辟邪,到
唐玄宗时又增添了
钟馗捉鬼而食之的故事。从此,出现了面貌丑恶的人物守门捉鬼的门神画,其初创作者乃唐代大
画家吴道子。
钟馗本是流传于民间的
神祇之一,后被
道教吸纳,成为
道教中专司捉鬼的
神祇。历史上
钟馗本无其人,相传
唐玄宗李隆基有一次巡游骊山,突发
重病,众人用许多办法都不见好转,一天
晚上,唐皇梦中见一带破帽的大鬼捉住一红衣小鬼,擘而啖之。“上问大者曰:‘尔何人也?’奏云:‘臣
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梦觉,痁若顿瘳,而体益壮。乃诏
画工吴道子,告之以梦,曰:‘试为朕如梦写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笔图讫以进。上瞠视久之,抚几曰:‘是卿与朕同梦耳,何肖若此哉!’……上大悦,劳之百金。批曰:‘灵祇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兼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以上文字,是宋代
沈括所见禁中旧有吴道子《
钟馗》卷首上的唐人题记。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神宗赵顼令
画工将吴道子的《
钟馗》摹拓镌版,
刷印出若干幅,赐给东西两府辅臣各一。吴道子《
钟馗》原作和宋初印本《
钟馗》皆不可得,但从
沈括文中得知,唐朝的《
钟馗》画作用是“岁暮驱除”,并告知天下。到了
宋朝,不仅禁中岁除雕版
刷印,赐给朝官,且
开封市上也有印卖
钟馗神像的年画作品。唐代出现的
钟馗后来成为门神画人物,文献资料已见记载。而后,此类门神画渐向后门发展。
河南开封、
山西晋南作坊
刷印的《
钟馗》或《馗头》
钟馗头脸,都是贴在门扉或门额上的;而
苏州、
北京作坊
刷印的《
钟馗》,则是贴在后门上,因前门已有秦琼、尉迟敬德把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