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阳年画中,以
戏曲故事人物为题材的年画最受欢迎。首先,晋南是元
戏曲(杂剧)的重镇,平阳现存古戏台遗迹2888座,居全国之首。平阳人孔三传,是北宋末年诸宫调(即
刘知远诸宫调)的首创艺人,而其文本的刊印地也在平阳。其次,平阳
戏曲故事年画,大多出自本地蒲剧,部分取材于锣鼓杂戏、洪洞道情、晋南眉户等
戏曲。其代表作有:《取洛阳》、《火攻计》、《打金枝》、《三进士》、《
西厢记》、《玉堂春》、《汾河湾》、《望江亭》、《火焰驹》等。这些故事不少发生在山西境内,也是平阳
戏曲中最流行的剧目,题材内容基本上和晋南蒲戏相一致。其三,有些
戏曲画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也和这一带地方有关。如《三进士》中的主角张文达
父子原籍就在平阳(今
临汾);《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故事就发生在洪洞县;《
西厢记》故事出于晋南蒲州(今永济);再加上画面上的背景,如房、炕、桌、椅之类也是平阳一带的常见样式。年画与
戏曲故事的结合,使其扎根于民间,流传于乡村,群众爱听也爱看。平阳年画艺人用自己的智慧,在年画
创作中,吸取了
戏曲中以虚代实、以少胜多的虚拟手法,场景道具简练,突出故事,高度概括,精巧
构图,抓住剧中的情节加以夸张,使这些年画“有看头、有讲头、有想头”,带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与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