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原因,据《尚书·吕刑》说是因为上帝发过话:“若古有训,
蚩尤始作乱,延及平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即指责肇端于
蚩尤的作乱,祸及平民,以致苗民不遵古训,混淆天、人、神,又制作五刑,使用割鼻、剜膝、阉割、黥面等酷刑,杀戮百姓,使得传统秩序泯灭,不守信用不遵盟约。上帝看到人间毫无美德,只闻到酷刑的血腥,于是使用天威平服这种暴虐,“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使苗民不能延续下去。其他诸书也有类似记载,如孔传云“三苗之君习
蚩尤之恶”,《
国语·楚语》谓“三苗复九黎之德”,《
史记·
五帝本纪》称“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把战争的原因归罪于
蚩尤九黎、三苗不遵传统,作乱犯上。其实,以今天的观点来看,始于颛顼延至尧、舜、禹三代对三苗的战争,不过肇端于炎、黄二帝所代表的华夏文化与
蚩尤九黎所代表的东夷两昊文化之间的冲突。我们知道,九黎、三苗与炎、黄及尧、舜、禹同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原始社会的人们在信仰上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亨,家有巫史”,人人祭鬼神,家家有巫史。在“家有巫史”的时代,人人都可以
通天。龚自珍说:“人之初,天下通,人上通;旦上天,夕上天,天与人,旦有语,夕有语。”说的就是“家有巫史”时代的情形。公元前五六千年至前三四千年,华夏族先民和苗
瑶族先民都同样十分
迷信鬼神,但程度或类型上可能有所不同。与东夷两昊集团有渊源关系的苗
瑶族先民九黎、三苗更多地保留了“民神杂糅,不可方物”的特点,故“夫人作亨,家有巫史”是他们祖传的习俗。这一习俗一直传至商代和周之
楚国,乃至今天的苗瑶民族仍然普遍保留“信鬼重巫”的习俗。而华夏族先民炎、黄集团及其后裔尧、舜、禹集团在鬼神信仰上,主张“民神不杂”,反对“家有巫史”,人人作亨。颛顼帝并不反对巫史,他代表的是一种把巫史权力集中到部落酋长手中的一种文化。史载颛顼命重黎“绝地天通”,意即使少昊氏的大巫重为南正,“司天以属神”,只有他同颛顼才管得天上的事情;又使火正黎“司地以属民”,管理地上群巫,把
宗教巫祝变成限于少数人垄断的事业。此外,又命伯益制定典礼,用刑适中;禹平水土,主名
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谷。这三大酋长成功了,才使得百姓殷富,教化
开明,上下有序,天下一统。《
帝王世纪》说,帝尧陶唐氏时,“诸侯有苗氏处南蛮而不服”。三苗显然对颛顼帝的做法不服,包括对尧让位于舜不服,与尧子丹朱结成反尧同盟。因此,所谓“苗民弗用灵”云云,表面看来是
宗教信仰制度上的分歧,实则深刻反映了部落联盟迈向阶级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两大集团争夺
宗教、政治控制权力的一场政治斗争。至于说苗民“制以刑”,不过是个借口,因为刑罚是顺应阶级社会的需要产生的。颛顼命伯益制定典礼,用刑适中并非不用刑。或许三苗刑罚严酷正反映了三苗阶级分化的进程比尧、舜、禹集团还快。正因为三苗之民对颛顼帝及唐尧的种种做法不服,才有始于“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的接连不断的对三苗进行征伐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