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
戳纱绣,在黔东南的凯里、黄平、台江、施秉、镇远等县市的苗族的
刺绣都是用这种
针法,妇女几乎每件
花衣的
披肩、
帽子、背带和
褶裙都是用的
戳纱绣,沿的图案中都是用
戳纱绣绣有两条彩色
镶边的横道
纹样。一条叫“媪仿”即
黄河,一条叫“媪育”即
长江,中间绣有山林、
田园、
牛羊、村庄和人们劳动等图案
纹样。这些
纹样代代相传,形象固定,沿袭至今。在
远古时代,苗族始祖
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
氏族,结成部落联盟,以
蚩尤为酋长,居住在
黄河中游一带。由于有
宗教、刑法和兵器作为保障,联盟势力强大,北进
中原把
炎帝打败。后因炎(帝)黄(帝)部落联合,共同对付
蚩尤,在涿鹿决战中,
蚩尤战败被杀,苗族先民被迫离开
黄河中游,退到
黄河以南的
长江中下游以及
江淮地区,形成“三苗”集团。禹征“三苗”以后,战事频繁,苗族一直得不到
安宁,只好离开洞庭湖一带,向西迁徙,逐步进入武陵山区、云贵、川陕、两广等地。因为迁徙带来的不安定,加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没有文字,苗族先民为了让子孙后代都记住苗家祖籍和美丽富饶的家乡,便把
黄河、
长江及家乡的景色以图案形式绣在
披肩和裙沿上。
千百年来仍然保留着
古朴的传统服饰,
披肩的底边花纹表示苗家故土旧居的房屋基脚为长条石垒砌,披底中心花纹表示苗家故乡土壤肥沃,美丽富饶。披面遍绣卷柏、蕨草、猪槽细辛花三种
花卉纹样,构成一组组对称的图案,并用
浸染的青、红土
羊毛线
挑织、加饰四周,形成
锯齿纹、
波浪纹和
菱形纹,三种花
纹样式各异,其含义有别。每方图案上为天,下为地,左右为
山川,中间为平原。整个图案标志着苗家故地良田千顷、群山环抱,一片
锦绣河山。吊旗上的
纹饰有
菱形纹、Z形纹、凸形纹三种,
菱形纹表示
田园,Z形纹表示江河,凸形纹表示故居。整体
纹样表示苗族人民对美丽富饶的故乡的怀念。两种图案都是苗族故址和迁徙状况的象征性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