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蛮又名黄洞蛮均以
地名而得名。欧阳頠为临贺内史时,“征讨广、衡二州山贼。”
梁时,孙瑒迁衡州平南府司马“破黄洞蛮有功”。衡州,梁天监六年(507年)分湘(州)、广(州)二州置。治所在今
广东省英德。时辖今
湖南衡阳以南,越五岭至英德以南。境内有五十余蛮洞。欧阳頠为临贺内史,“时湘、衡之界五十余洞不宾,敕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之,粲委頠为都督,悉皆平殄”。这些蛮,分别名为桂阳蛮、阳山蛮、天漆蛮、临贺蛮等。兰钦“讨桂阳(治所在今
湖南郴县)、阳山(治所在今
广东英德西北)、始兴(治所在今
广东韶关市)叛蛮,至即平破之。……又破天漆蛮帅晚时德。后衡州刺史元庆和为桂阳人严客所围,遣使告急,钦往应援,破容罗溪,于是长东诸洞一时平荡”。“
大明中,桂阳蛮反,杀荔令晏珍之。临贺蛮反,杀开建(治今
广东怀集西南)令邢伯儿,振武将军萧冲之讨之,获少费多,抵罪。”以上桂阳、始安、临贺等郡均属湘州,故其所居之蛮应为湘州蛮中的衡州蛮。之所以说这些蛮族是
瑶族的先民,其理由一是他们与今
瑶族一样都敬奉盘瓠,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衡人(指衡州蛮)赛盘瓠,今讹为
盘古。赛之日,以木为鼓,圆柱一丈余,中空两头大,四尺者谓之长鼓,二尺者谓之短鼓……有一巫人,以长鼓绕身而舞,又二人,复以短鼓相向而舞。”二是衡州境内是宋代瑶民的主要聚居区,据史载宋代瑶民居住的八洞,即九峰峒(
湖南宜章县境内)、黑风峒、石玄峒、钦景峒、水头峒(以上在今
湖南郴县境内)、溪峒(今
湖南常宁县境内)、华阴峒(今
湖南蓝山县境内)、禾峒(今
湖南江华县与
广东连州交界处)均在衡州境内。显然,宋代瑶人乃是衡州蛮之后裔,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