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
瑶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
蚩尤时期。
蚩尤是
中国远古的传说英雄人物之一,他与传说中的炎、黄二帝是同时代人,距今约五六千年。当时,
蚩尤活动的地域主要在
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济水、淮水流域之间。后来,
蚩尤先后与
炎帝、黄帝两大部落发生矛盾和战争,
蚩尤部落集团失败后,一部分臣服于炎、黄二帝,大部分人向南流亡,形成三苗,活动于江汉、
江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洞庭彭蠡之间的广阔地域。三苗部落联盟曾先后多次与尧、舜、禹为代表的部落集团进行激战,最后禹彻底击败三苗。除部分三苗臣服外,大部分三苗部落联盟成员在洞庭、彭蠡一带形成荆蛮集团。
先秦时期,
楚人在荆蛮地域内峒起,建立
楚国,部分荆蛮融为楚民,另一部分荆蛮则被迫向南、向西迁徙,形成长沙武陵蛮和桂阳蛮。其中,长沙武陵蛮和今天的
瑶族关系较密切,他们主要活动在今
湘江、资江、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一带。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沙武陵蛮中的部分人被称为“莫徭蛮”。隋唐沿袭旧称。此时,莫徭蛮社会历史的发展已进入原始社会末期发展阶段,生产上开始较多地使用铁器,社会内部出现了贫富悬殊和阶级分化。
唐末宋初,“徭”之称谓见之
史籍。宋初,
宋太祖在征服
瑶族的过程中,在
瑶族地区推行羁縻制度,在封建中央王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势力的影响下,
瑶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越过了奴隶社会,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阶段进入封建社会。其活动区域主要在湖南境内,
广西东北部,
广东北部也都有
瑶族分布,
广西静江府所属各县及融州、庆远等府也有
瑶族分布。元明清时期,
瑶族为反抗封建王朝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不断举行反抗斗争,并被迫迁徙,素有“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在高山密林中过着艰苦的游耕生活。明代,两广成为
瑶族的活动中心。明末清初,部分
瑶族又从
广东、
广西向
云南、
贵州迁徙,由此,
中国南方6省(区)都有
瑶族活动,其分布情况基本与今天
瑶族分布情况相同,并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从清代至民国末期,他们在这一地区垦山育林,为
中国南方和西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瑶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获得了新生,
瑶族的历史也从此开始了新的
纪元。50多年来,
瑶族人民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消灭了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当家作主人,建立了自己的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享受到了民族平等的权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瑶族地区经济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群众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期的
瑶族历史,已成为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