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是我国一支古老的民族,其历史文化悠久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时代,在古代主要生活在
长江和
黄河流域的中下游,但由于战争和其他政治原因,整个民族从东到西,从北部到南部的进行不断的迁徙,移民在了以沅江流域为中心的今天的
湖南、
贵州、
云南、
重庆、
广西五省市的邻近地区。
贵州地区的苗族占迁徙人口的大部分,
湘西是
贵州地区附近的苗族主要聚居地。我们常说
湘西苗族是一个大的集体,主要分布在
湘西的雪峰山、元水上游、河流上游、整个武陵山地区,人口约192.1万。文中的
湘西主要指的是
湘西苗族
土家族自治州,苗族人们主要集中生活在
凤凰、吉首、花垣、古丈等县由,
湘西苗族自称为“国雄”,在
史册中泛称为“红苗”。苗族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大迁徙,秦汉时期迁徙到五溪之地,自从便散居在五溪各地,因此对
湘西苗族的研究我们应该从五溪的地理环境开始。在北纬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提到武陵有五溪,因为使蛮左所居,故此称做蛮,其中无溪在《宋书》写为“潕溪”,后在《南史》改为“武溪”,即今天的泸溪。泸溪县是位于沅水和武水交汇之处武陵地区,占掘了五溪的中心腹地是传统社会进行运输的
交通要道,苗族
祖先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这块地繁衍生息了。苗族史诗《休巴休玛》和《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记载了苗族先民迁入泸溪县后,由于气候适宜物质丰富,适合各种动植物的生长且盛产
苎麻、
棉花等,苗族人开始养蚕缫丝、积麻纺线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由于泸溪地区水运交通便利,也造就了空间文化的多元性,其居住方式采取大杂居、小聚集的形式为苗族人民
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这种舒适的的生活环境给苗族人民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由于
湘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苗族人民勤劳善良的性格,统治者对其实施长期束缚压迫的政策,使苗族人民生活艰难不敢抵抗,但统治者又不敢触及险峻的高山地带,害怕百姓会起来抗争。这种政治压迫让苗族人在封闭的生活环境中保留了民族文化的原始本质。二是交通的便利促进了泸溪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周边汉族
土家族迁徙过来共同生活,形成多元性的地域文化。因此,这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
湘西苗族的
挑花原创性、多样性和原始性的特点,他们巧手
创造的图案是与自然长期和谐发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