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认为,
贵州少数民族
织锦工艺是汉初开辟南方丝绸之路时从
中原传入
贵州的。《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
张骞使大夏(今
伊朗)来,言居大夏时见
蜀布、
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音juān)毒国(今
印度),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两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
中国,患
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
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由此,开辟灵关道、五尺道、黔中古道、永昌道四条古道组成的“蜀身毒道”,从巴蜀经夜郎达滇再达
南亚及
西亚,此道以后逐渐形成一条“南方丝绸之路”。近年确有大量
方块石铺筑的古驿道惊现于由黔入滇的水城,据考古工作者初步考证,那正是
史籍上记载的经黔→滇→
南亚→
西亚的“南方丝绸之路”中的一段
交通要道。这条古驿道的发现,让
昔日“山间铃响马帮来”的繁荣与兴旺立呈眼前,想必在这条五尺驿道上流通的除了锦,应该还有锦的
织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