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近年
史学家的研究和民间有关子父连名的推算,父系
氏族成于
黄帝、
炎帝、
蚩尤帝时代或较早一些。苗族先民在这个时代处于由母系
氏族社会向父系
氏族社会转型的时候,由于
蚩尤涿鹿大战的失败而四处分散,留住
中原的苗族先民融为华夏民族,在
中原过着几千年的父权一统的体制生活,而四散走边远地区的苗族,统治者鞭长莫及,父权制并不很突出,而母权制也没有消失殆尽。后来到黔东南雷公山麓生活的这几个小支系苗族早在夏、商、周的尧、舜、禹时期就居住在“海边边”一带生活,
战国、秦汉时期就西迁到西南的崇山峻岭,《
后汉书》称之南蛮,《续文献通考》载:“苗,三苗之裔,自
长沙、沅、辰以西。尽夜郎之境有之,与民混杂,通日南蛮。”古夜郎国在最强盛时包括今
贵州全省、云南昆明以东、
四川南部、
广西北部和
湖南西部。在这片苗蛮之地,统治者又进行了多次征讨,苗蛮又不断迁移,但感化极少。在秦汉至唐宋这段历史时期,有不少苗族先民就迁到森林莽莽的黔东南并定居下来,特别是居住于原始森林中的雷公山麓苗族,到
明朝仍视之为“化外之地”,直到清
雍正年间(1728年),清军大兵才压境,开辟“新疆六厅”,因而这带地方原始习俗保持,民风
古朴,母权制的遗风随处可见,例如苗族语言母先父后的尊称,语言顺序为“妈爸”,还有妇女的服饰雍容华贵,标志妇女地位的显赫。这样我们就非常清楚为什么今天的苗族盛装银饰多妇女穿而少为男人穿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