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族聚居的贵州省三都县、荔波县、榕江县等广大区域间的
月亮山地区,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关于水族先民初到黔桂边境之时,人们开发当地自然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古歌和传说。在水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人虎龙之争》的传说故事,就十分形象地反映了水族先民与大自然的斗争。故事说,在很早很早以前,
月亮山地区是一个
美丽富饶的地方,到处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里住着人、虎和龙,大家本是和睦相处的邻居,后来逐渐产生了矛盾,虎和龙都提出要和人比武,“看谁本事大,谁就是这块土地的主人”。尽管
老虎狂奔怒吼,龙张牙舞爪,乌云翻滚,
雷雨大作,但最后人还是以智慧战胜了
老虎和龙等群兽。以后,虎和龙等群兽又多次找人寻仇,但最后都为人所败,人最后成了
月亮山地区的主人。故事反映了水族先民初到
月亮山地区时,与野兽杂处,在开发自然的过程中以采集
狩猎作为生活重要补充的原始稻作农业生产时期的历史文化印记。在《九仙和九阡》的传说里,我们则可以
窥视到水族先民为开垦土地所付出的心血及其艰辛的历程。九阡是水族先民最古老的聚居区之一,水族先民为开发这片
田园付出了非常艰苦的劳动。相传古老的时候,九阡是一个方圆数百里的大
平坝,从远方辗转而来的是一对名叫古隆和扎哈的
夫妻,他们勤劳勇敢,扯
茅草,砍竹竿,搭起窝棚,他们起早摸黑,放火烧荒。但是,不管怎样放火烧荒,翻耕的土地,一两天后,荒草和刺蓬总是又能生长起来,而且比以前更茂盛,三番五次都是如此,使得
夫妻俩疲于奔命。后来他们做了一个梦,在
仙人的指引下,带着供品、芦笙和铜鼓等去拜祭主宰人们祸福的贪吃的“牙花离”和贪睡的“牙花散”。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在
月亮山顶的龙洞里找到了“牙花离”和“牙花散”,他们献上了供品,垦切地说:“
美丽、尊贵的牙花散、牙花离啊,我们
夫妻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里,希望用汗水浇灌稻田,用心血浇开
百花。可是,我们前头烧了草刺,后头又长了出来。今天挖松了土,明天又变成了铁板地。我们千里之外赶来,请你们帮助我们。”古隆和扎哈的诚意和决心感动了
仙人牙花离和牙花散。“牙花散一把仙火,牙花离丢下一把银锄,眨眼间,大地一下变了样,谷子
金黄,李果满枝,鸡叫羊欢。”后来,又遭到会使妖法的魔公的破坏,前来帮助他们的九位
仙人为了保卫这片已经开垦了的土地而变成九座大山,
世代守护这里。故事反映了水族先民初到黔桂边境时,耕山放火、开垦
田园的过程,这应该就是前述水族先民“畲山为田”、开发山区梯田的
初始时期。这一时期,在水族的社会历史过程中,大约经历了由秦汉、魏晋、南北朝直到隋朝的历史时期,到了唐代,水族地区终于“地方千里,稻粟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