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满”应该是民间
木版年画的一种规矩,但是,艺人在“美人条”、“金
童子”那
矩形画面上留下了大片空白。不难看出他们的
创作,是按实际的审美需要经营位置,把内容形象纳入既定的形式之中。如大门、屋门画绘刻为
矩形,贴于门扉,增强了门的整体美。美女、娃娃画成美人条、金
童子,贴于房门。如同古代的“仕女画”与“
婴戏图”对幅条屏,装饰美化“明间”室内环境。在
创作中,按照张贴方位千思万想选取理想的题材内容,再按所需形式对选用的,
表现题材内容的形象,进行大胆地取舍和变形处理,进而构成美的画面。这种特殊的要求对于年画
创作是重要的。儿百年来年画艺人凭借这种传统的思想与
创作方法,
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形象和作品。他们把珍奇
珠宝金钱之类画在雕花大盆中、充盈满溢、名曰“
聚宝盆”。他们把金钱、
元宝密密麻麻挂在亭亭玉立的大树上,如同硕果累累,名曰“摇钱树”。他们把人、神合一,画在一个画面上。如《包公上任》画内,有“天官”助工。《欢乐新年灶王图》内,把人间欢度春节与灶王画在一个画面上。《
蚕姑》中,廿脆把
蚕姑神画成一个村妇,神与人在形象上已经没有差别了。这些作品把天地之间,人神之间的距离和鸿沟缩小或填平了。对于
宗教神学讲,这是大逆不道,无法容忍的。但是,民间的年画艺人们根本不理这一套。他们认为,既然神要对人保佑,神就应当和人生活在一起,他们这样想了,也这样画了。
中国宗教艺术演化、蜕变为民间
木版年画,与艺人这种大胆想象和勇敢
创造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