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初期,
中国境内各地的人民政权都刚建立不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特别是山区的
瑶族,有的还过着迁徙不定的游耕生活。为生活所困,仍有极少数的
瑶族栖身于岩洞之中。部分山区
瑶族,多以草、木搭建茅棚、茅屋居住,用芭芒秆、小木条或破竹编篱,围住四周,编竹篱为门,用
茅草盖顶,屋檐低矮,四壁窗。这类房屋建筑容易,弃之不足惜,很适合于刀耕火种、迁徙无常的游耕生活。在
广西大瑶山和环江等盛产竹、木的地方,人们常以竹、木为材料建竹舍、木屋。以大楠竹为柱、檩,编
竹片为篱,破竹为瓦,建成竹舍。木屋以木为柱、檩、檐,四周围以
木板或木条,顶盖
木板或杉木皮,即可住人。
平坝地区和丘陵地带
瑶族的住房多为泥墙瓦顶,少数为泥墙
茅草顶屋。一般是横排三开间一栋,房前或屋侧多搭建晒台或猪牛栏,屋后多设澡栅。
广西大瑶山的花蓝瑶和湘、桂、粤边界的部分平地瑶还在房前建
庭院,房屋高大气派,正房和耳房之间还设游廓,整个建筑结构错落有致,变化丰富,别有一番情趣。
广西北部、中部和西北部
瑶族的住房建筑则多为平地干栏、吊脚干栏和半楼居干栏。20世纪末,
中国各级政府在实施扶贫攻坚战略过程中,加大了对农村农民住房的改造,各级政府大力筹措施资金,消灭
茅草房,将
茅草房改建为泥墙瓦房或砖墙瓦房,过去的茅屋、竹舍、木屋已从农村建筑中消失。部分先富裕起来的
瑶族群众建起了混凝土钢筋结构的小平房或楼房。在粤北
瑶族地区,人们建房已不再用杉树皮,改用青瓦盖屋,不少的村寨已建有钢筋混凝土的楼房。在
广西大瑶山,深山里的
瑶族通过种
八角、灵香草、杉树等经济作物脱贫致富后,到山外买红砖、钢筋、
水泥回来建楼房。
云南瑶族,不仅大部分人都将
茅草屋或
稻草屋改建为瓦房,而且在一些交通条件较好的瑶寨,一些人也盖起了钢筋
水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