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顺堂画店到九世杨桓时(约
乾隆时期),靠印画发展到有土地30多亩,
庭院屋宇为砖、瓦、石建筑,
高雅、富丽,成为杨家埠村的富户。杨桓有三子,长子永芳继承同顺堂,次子永烈少亡,三子永平另立“和兴成”画店。三子分居,
财产一分为三,财力稍有分散,年画产量受到一定影响,但杨永芳利用数以百计的传统藏版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坚持组织年画生产。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又发展到15盘案子印画,忙时雇用画、印、裱工人十多名,年产
木版年画百万余张,销往鲁南、鲁西南及其他地区。到十三世杨盛兴时,他继承祖业,绘、刻、印、裱无所不能,尤其善刻版,认真精细,形象准确,线条圆润工整,且裁线陡、挖得深,使线版经久耐用,能抵色版两套以上,成为杨家埠村的刻版高手。在大量印刷
木版年画的前提下,又开发了刷制供写春联用的丹红纸,色足耐久,赢得了市场,生意兴隆,同顺堂画店再次成为全村的富户。
民国初,杨盛兴(1864—1926)与弟弟杨盛德分居,杨盛兴继承同顺堂,杨盛德新立同
顺德画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