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鱼为
图腾并不是奇异现象。在人类先民的
图腾时代,被视为
图腾并加以崇拜的有各种各样的生物甚至无生物。“如果
图腾是一种
动物,他们就认定那
动物为他们的
祖先,于是他们自己全团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都是那种
动物了。”这是原始先民物我不分的一种独特心态,而不是自轻自贱。他们认为,“凡
图腾都是那一
图腾团族的老祖宗,也是他们的监护神和护卫者,它给他们
供给食物,驱除灾祸,给他们降示预言以指导他们
趋吉避凶。如果它是一种
毒虫或野兽,那就更好,因为那样它更能为儿孙们尽防卫之责”。鱼正是这样。民间故事《
百褶裙哪里去了》很清楚地
表现出这种观念:阿秀姑娘随大家迁徙时,寻找水源迷了路,被饿狼困住,又被
大江挡住去路。正在万分危急之时,一条大鱼游来,驮着阿秀渡过
大江,脱离了狼口。这里当然不仅是叙述一条鱼救了一个姑娘,而是
表现“
图腾”对“
图腾团族”的作用。正因为鱼作为
图腾物在水族生活中有极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水族至今对鱼有特殊感情。水族地区是富饶的
鱼米之乡,水族有家庭养鱼的传统,不仅利用水田养鱼,很多家庭还挖有小鱼塘,蓄水养鱼,随吃随捉。有的养有专为老人百年后办丧事用的“养老鱼”,这种鱼往往养上几十年,伴随老人大半生。在水族端节之前,家家要用鱼祭祖:“仙造端,送虽(“虽”是水语族名自称)来过,煮鱼虾,祭奠远祖。扫
庭院,擦洗碗筷,吃素菜,古老规矩……”这一习惯中有一个特点,过端要忌荤食素,但又必须“煮鱼虾,祭奠远祖”。这忌荤而又不忌鱼虾的奇怪现象,表明了水族对鱼的特殊
情感,即
图腾情感的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