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司制度比较完整的
傣族地区,严格的等级制度也在
傣锦服饰及图案中有明显的表现。
至元、明时,贵族上层已出现“衣文锦衣”(李京《云南志略》)、“贵者以锦绣为
筒裙”(
樊绰《蛮书》)的服饰等级区别。在
西双版纳丝绵绸缎是最高领主宣慰使及其血亲即“孟”级贵族的专用品,细布只能是“翁级”贵族穿用。农奴则穿着精布衣料。其中妇女衣着上尊卑更为显著。妇女衣服上的
花线边因等级而异,平民只能有一道;“翁级”女子“召喃”可装饰两道,“不”级妇女“孟喃”可装饰三道以上。关于
织锦筒裙裙角装饰的彩圈、不同等级贵族装饰的金丝银线边也有区别:平民禁用
花线边装饰,违者“孟”、“召”可持
剪刀将其剪去;“召”的
筒裙可镶绿线边,并可用银
丝线织一至二道彩圈,绣上
银色星星花纹图案;“孟”的
筒裙不仅可以用金
丝线织三道以上的彩圈,而且可以绣上标志“孟”级身份的
金色龙凤。
织锦垫单的使用上,家奴是无花纹无须边的素面垫单;农奴是无须边的蛇线条花纹,农奴炸级当权头人的有须边,由鸡鸭“马约”形花纹,但须不能结花,帕雅龙、帕雅龙伴的马
象形纹样较多,须边仍不能结花;“八大卡贞”的须边可结一层花,可单独使用象和狮形
纹样;“四大卡贞”的须边可结两层
花边,
纹样同于“八大卡贞”;土司(召劫和帕雅先级土司)宣慰使用的垫单,须边可结花三层以上,花纹可织狮、象、马等。关于
织锦被面的区别在于织被面用的材料上,农村当权头人帕雅、炸、先级别的被面是
棉线(“梅费”)织品;帕雅龙及帕雅龙伴用的被面是
棉纱(“梅恨”)织品;“八大卡贞”的被面是麻纱(“梅约马”)织品;“四大卡贞”及召动的被面是
丝线织成;宣慰使则是用金
丝线之称的
丝绸被面。
织锦的图案的使用不仅反应了严格的等级观念,同时不同的图案在使用时也存在着一定的
禁忌,如图4-7中的
德宏钱币纹
菱形织锦,这是
傣族专门用于丧葬的
织锦,葬礼时将这种
织锦被面置于死者下方,在这里
钱币纹是陪葬的象征,这与汉族出殡时向空中抛洒的
钱币意义相同。同样,用于佛幡的
纹样,特别是一些带有佛祖的和佛的象征物组成的
织锦纹样是不能用在生活用品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