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文化不属
佛山独有,但以
佛山最为杰出。
佛山自古科甲鼎盛,南汉的状元简文会和南宋的状元张镇孙名节自持,是
佛山士子中初露头角者:而明代不断涌现的状元和会元,则令
佛山科名雄视
岭南。明成化年间石乡的梁储考中会元(官至内阁首辅),明弘治年间黎涌乡的伦文叙状元及第,明正德年间
石头乡的霍韬亦夺魁会元。其后,伦文叙之子伦以训亦中会元。黎涌、石、
石头相隔不到五里,人称“五里四会元”。而伦文叙一家
父子四人,文叙连捷会元、状元,以训连捷会元、榜眼,以琼为解元、进士,以珗亦为进士,因而又有“
父子四元双进士”之誉。人称“海内科名之盛,无出其右,所谓南伦北许也”。还有
明万历年间状元黄士俊亦蟾宫折桂,清末时状元梁耀枢也独占鳌头。
明清两代,
佛山一共出了5个状元、3个会元。清代
佛山科名依然头角峥嵘,时人有“广郡科第之盛甲于粤中,
南海科第之盛甲于广郡,
佛山科第之盛又甲于
南海”之说。以
科举出仕的有
湖南巡抚吴荣光、
四川总督骆秉章、
咸丰探花李文田(
礼部右侍郎),梁僧宝(
鸿胪寺少卿兼军机),戴鸿慈(协办大学士、法部尚书、出洋五
大臣之一),张荫桓(户部左侍郎、驻美国公使)。还有在三湖书院就读的康有为和在
佛山书院就读的梁启超、署理邮传部
大臣梁士诒等。这些人才的出现,使
佛山成为名副其实的“气标两广的
人文之邦”。为什么
佛山状元、会元在明代中叶呈群体性涌现?为什么明代
佛山籍大吏在
嘉靖朝宠遇优渥?状元文化留下了何种文化基因?要回答这些问题,
就要对
科举制度进行探讨、对
皇权体制进行分析、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整体把握。唯其如此,研究
佛山的状元文化,就具有了特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