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龙变化的最为直接体现便是古代的
科举。最为著名的就是
北京鲤鱼胡同,位于东城区东南部,北接建国门内大街,南接东裱褙胡同。今天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原是南院的所在地,是
明清两代的中央级考场,南院坐北朝南,大门五楹,人称“
龙门”,大门还有“内
龙门”、“第三
龙门”。这三座
龙门在同一条中轴线上,隔街与路南的一条小胡同相对,
封建时代考进士一旦得中,犹如传说中的
鲤鱼跳过
龙门,立即由鱼化为腾云驾雾的龙。为了迎合文人举子赴考的心理,遂把这条小胡同定名为“
鲤鱼胡同”。有关胡同的得名还有一个
优美的传说:
鲤鱼胡同过去叫老人胡同,有年
京城大考,有位河南考生因为穷苦,凭着两条腿赶路,千辛万苦来到
京城。在京一无亲戚,二无银钱,住不起店,他来到老人胡同正发愁,有位老人从家内出来。河南考生就求老人,老人就让他住在自己家里。考生在老人家发奋
读书。临考前三天,突然下起大雨,胡同内积满了水,天晴后,突然从云中掉下条红
鲤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游到老人门前,
鲤鱼一打挺,腾空向贡院飞去。到了贡院上空,化成一条龙,钻入云端。大考时,河南考生中了状元,人们便说他托
鲤鱼的福。于是老人胡同便改称
鲤鱼胡同。据说,当年考生赴贡院考场,不论从哪个方向来,都要辗转进
鲤鱼胡同,再“跃入
龙门”,希冀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