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我国自古便有论述。《论衡•命义》中便讲过:“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二程遗书》云:“万物之始皆气化;既形然后以形相禅,有形化;形化长,则气化渐消”。北宋张载在《正蒙•太和》中更有论述:“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古代,认为气便是命,“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气,古人谓“无形质可见而相感应者曰气”,气运、气化,都是指人体内的一种气化状态和宇宙万物中的气化状态。正因如此,气运气化被命运学、卜占学视为气数、命运,“定地兆分,气数爰定”,以卜候国运兴衰。在原始
萨满教观念中,认为世界万物生生灭灭、长长消消、大大小小、幻幻现现等诸种现象,皆源出自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的一种极细微的物质的千变万化而凝生的体态。这些观念,同《
易经》某些观念有相近似的地方。我认为,这些古代
哲学观念,最早都具有一定的唯物观倾向,源自
氏族社会初民对世界的朴素认识,后来由不同阶层的文人
智者予以整理提高,而形成一种哲理和
学说。
萨满教是原始
宗教,其意识观念保留更多的原始面貌,代代相因,未经文人修饰整理,故其神学意识不如现在保留下来的诸理学观念和三大
宗教等哲理那样深奥严谨。但是,
萨满教的神学气化观念却更显示其原始形态的价值,具有独特的研究意义。在我们访问的满族、鄂伦春、赫哲、达斡尔、东蒙蒙族、锡伯、鄂温克等族的萨满,他们神事阅历与领神时间虽不一样,然而各族的老萨满,在与其详细聆听请教时,都能讲述领神是领“神气”,都承认萨满有“气运”功能。神选定或称“抓萨满”,首先要看其气质,喜“静思”、“幽气足”、“颐气养神”的人不分男女可做萨满,有“幽气”、“颐气”的人多为
少妇。学萨满,俗称“教乌云”(
满语),首先各族都要招神,洗身(洁身),用烧烟火香纸烟等熏烤,相传热烟可以“动气”,使学萨满的人被烟火熏蒸得周身热气迥旋,晕转悚栗,眼里可以出现幻影、两耳可以听到异响,或有不知出自何方的嘤嘤耳语声,其意随晕旋臆念中可悟其语意。这便是成功的得气领神过程,从此便可以成为萨满。在为
氏族屡次祈神服务中动气功夫日深,而神技神语日多,便会逐渐成为独有神路,自成神系,倍受尊崇的
氏族大萨满。凡著名大萨满,都在平日积习气功,练嗓气、心气、臂气、腰气、目气、脚气,
祭祀时身披数百斤重的上百件神器,唱念纵跃数夜
数日而不见衰惫,甚至
祭祀间萨满不饮不食,而精气足、目光明、睿志清,尤为
氏族敬畏。这些现象,萨满们自解为有“气运”、“气度”,是萨满长期磨炼中所获得的气化之功。萨满祈神中的蹈火、潜水、举重、拔树、飞升、纵高、坠谷、穿火靴、过钉毡、
滚针路、抚利刃等等,都源于用气化功能。据萨满自述,认为
萨满教气化神功不单来自于体内,而是藉外气引内气产生神气功能。这便是前文所讲,认为宇宙客体存在一种外气,或称神气,包括正邪二气,感于某人某身,诱导该人内气而具神力或邪力。萨满有神或请神,便是这一理论的具体体现,请外气而生神,再完成萨满某种神事职能。如果外气弱或外气消,萨满也便频临衰老或死亡,便再也起不了萨满人神中介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