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明、清的历史文献记载中“爨蛮”和“罗罗”这两个族称一直并用或交替使用。明天启《滇志》卷十三说:“爨蛮之名相沿最久,
其初种类甚多,有号‘卢鹿蛮’者,今讹为‘罗罗’,依山阻谷皆是。”
乾隆《东川府志》卷八“种人”说:“爨人……明人呼为倮倮,居板屋,上压石……其酋长
椎髻帕首,
耳坠大
金银珰,青布
短衣,剪各色布缀毛褐统裙,尖头大鞵,肩披青毡一片。……元为黑罗罗,巴补凉山皆爨人,四乡八里爨人十居六七。”
嘉庆《永善县志》种人说:“爨人……元为黑罗罗,惟滇之东川、昭通二府与蜀之雷波、
建昌等处为多,但今土人统谓之罗罗,无所区别,不知孰为爨人,孰非爨人也。”
景泰《
云南图经志》禄劝州风俗说:“州
多罗罗,即黑爨,亦名罗婺。”
正德《
云南志》
武定风俗说:“土人有黑爨罗罗、白爨罗罗、木察……”蒙化府说:“境内有摩察(木察)者,乃黑爨之别种也。传云:昔从蒙化细奴罗来徙居此。平常执木弓药矢,遇有
鸟兽则射之,无不获者。”彝族先民原称爨人,后来称罗罗,罗罗统称彝族,始于元代,其名称由来当如是。